從公衛體系出生,一路從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念到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博班畢業,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現職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的莊紹源學長,有著豐富且充實的研究經驗,到底是什麼境遇,觸發學長決心踏入學術研究領域,繼續在公衛領域發光發熱呢?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覽學長研究成長之路吧!
一、 一份作業,燃起對研究的興趣
大三時,學長接觸到了公共衛生研究法。在這門課程中,老師要求學生自行訂定題目並執行一項公共衛生課程作業,正因為從一開始的題目發想、資料收集、分析到報告撰寫都是自己著手進行,才開啟了學長對於研究的熱忱。 公衛是一門研究人健康的領域,也正因為牽扯到人,其不確定性又更高。雖然不像許多科學研究,可以進行很多實驗並精確地控制每一個步驟,但作業從規劃執行,到第一手資料的蒐集、整理與分析的短短幾個環節裡,處處仍充滿著不少驚喜,讓人興奮又激動!後來學長接觸到公衛與預防醫學研究重要基礎的流行病學後,深深被其多樣多變的內容所吸引,但礙於大學的課程仍有限,無法滿足學長的好奇心,因此才打算繼續進修學習!
二、 陽明公衛資源多,學生彼此共成長
不同於現在陽明公衛所分為流病、生統、政法三組,在學長過去的求學期間,尚包括現在的環衛所與衛福所兩組。在這多元的組別下,也提供與不同專業的同學互相切磋學習的機會。透過協助自己組和其他組別同學、學弟妹,解決資料分析或是研究設計上的問題,不僅幫助自己了解其他領域想要探討和回答的問題,也拓展了自己的研究視野。 在精進自身專業之餘,學長也會盡量去選修公衛所其他的課程,並且自告奮勇去參與不同老師研究室的讀書會或研究進度報告,跟著老師和同儕間的步伐,一步步累積經驗並學習不同的統計方法。對於學長而言,陽明公衛的專業訓練,讓他在走出學校之際,具備著獨立執行一個研究計畫的能力以及十足信心面對不同的工作挑戰!
三、 專業研究態度,打造個人品牌
做研究和做外面的工作很不一樣,對於一個議題要很專注且很深入地去做,才不會讓別人覺得很雜!以學長為例,他主要的專業是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學的相關研究,大部分是中風或心臟病為主的研究議題。因為學長在中研院博士後訓練期間,參加了一個重要的心血管危險因子追蹤世代,在這研究中,他們發現了頸動脈的流速與中風有關,也正因為這樣的訊息在過去並未被重視,甚至連神經科醫師都鮮少注意,因此,就決定要好好繼續研究這個指標,探索其在公共衛生上的意義。心血管疾病除了佔十大死因中的1/3,隨著高齡社會來臨,更趨重要,因為老年人的認知功能衰退也是一種慢性腦血管疾病,所以現在學長及其研究團隊正在研究頸動脈流速搏動與認知功能、腦萎縮、腦損傷等關係。 雖是從傳統公衛體系出生,但當碰到生物機轉時,學長卻講得十分精闢。原來是當學長碰到不會的問題時,總會虛心地請教別人或是讀相關paper,從實做中學習新東西。雖然知識可能會隨著科學進步而有所變化,但當自己有能力解決一個問題時,當下也就學到了該技能,串起這樣的模式後,只要能夠提出數據,證實並解釋自己的想法,也就足夠了!當然也更能擴展自己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四、 繞著時間轉,研究員的一天與心境
研究員一天的工作內容其實跟大學裡的老師相仿,僅有的差別只在於教學這塊,研究員的教學比例低或是幾近乎零,而其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撰寫計畫、分析資料、參加研究會議或討論、準備研究報告、和助理同仁討論研究資料等。 在學術研究社群中,雖說工作自主權高,但發表研究成果往往是很重要的一環,也常常是主要的壓力源。雖然過去在發表期刊稿件時,常常會因被拒絕而感到沮喪,但現在開始會換個角度想,其實每一個研究都有它自己的重要定位,並不是只有投到很好的期刊才會有比較好的意義,試著去思考此研究的影響層面,並將自己的研究,賦予一些公共衛生上的解釋,就會發現其實做這些東西都是有價值的!
五、 欲踏入學術界,擔任研究員的準備
若學弟妹未來有想要進入研究機構工作,學長的建議是:「還是要有博士後的研究訓練。」透過這樣的訓練,證明自己是有執行研究計畫並且將之發表的能力。此外,還需要具備與人合作的能力,因為現在面對的問題都十分廣泛,若能發揮自己的專長與其他專家互補,互相合作,並結合研究單位發展的主軸,持續的思考與試驗、分析,才能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與成長。
六、持續思考自己的研究主題與定位
到底什麼特性的人適合做研究呢?只見學長笑笑說:「怕無聊的人來做!」因為別人隨時丟一個問題來可能都是新的,所以不會覺得很無聊!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研究無趣,因為都是在同樣的主題上用同樣的方法,但其實不然!針對同樣的主題,都可以一直不斷地去深入去挖掘,像是針對方法學上進行改進,或是針對研究族群的差異進行調整,慢慢地去增加或多一點變化,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新穎的事物可以去探索。 為避免自己迷惘於做研究的外在枷鎖中(如:點數或引用次數),就要時時捫心自問,思考自己的研究主題與定位。其實做研究不外乎就是做更深入或做廣,目的都是要將研究結果廣泛地影響擴散開來。因此,推廣研究也就像在賣一個產品,如果你沒有去改變或告知別人,它可能只是一直停留在那裡的知識,所以也要時時想方法讓研究能夠生活化,推廣並影響到更大層面,讓更多人知道,進而使人們獲得健康的生活。
在最後的訪談中,學長提到:「公共衛生其實是個很好的研究領域,因為它不像其他研究,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來認證其正確性。公衛議題的研究結果,往往是可以立即性地反應幫助到我們身旁的親朋好友,像是如果我們研究的對象剛好是老人族群,就可以立即地反饋到我們的父母、爺爺奶奶,甚至是往後的自己身上!」
一個多小時的訪談中,精彩又充實,從學長的談吐間,我們看到身為一位研究員的專業態度與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以及如何善用其自身長處在研究領域努力耕耘。